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评建动态
>
学校动态
>
正文
评建动态
学校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巡礼 | 机械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机械类领军人才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10-11 浏览量: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前身为1908年兴办的机械科,是湖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学院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25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81人,副教授80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稳定。教师团队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国家级四青人才28人次,获批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获评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效

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机械类领军人才为使命,扎实推进学科内涵建设。

推动“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学院建立了教学质量跟踪考核制度,制订了《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明确教学年度考核指标,在每一教学年度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改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把年度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晋升、绩效考核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按照《湖南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和《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细则(2022年修订)》,通过学生评教、教学资源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环节,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并通过校院两级联合的评教机制,进一步监控教学质量体系的实施。

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未来能源与动力创新实验班

为应对能源体系变革,2021年学院启动未来能源与动力创新实验班建设,引进杰出校友彭立新教授,组建由院士、企业家组成的实验班指导委员会,指导实验班培养方案的制定。2023年9月,实验班正式招生。实验班全学程实施“课程+项目”教学模式,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为基础,以贯通式工程项目为载体,以系列新教材为支撑,以深度产教融合为动力,致力于项目引领教学实践,让学生主动学习、自由探索、因“好奇、探究、创新”而学习,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创新能力、均衡基础知识和专业特长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

学院下设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注重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和要求,近五年参与建设《爆炸冲击下特种车辆防护与乘员损伤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汽车理论》《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5门国家一流课程和十余门省级一流课程,出版6本国家级教材,获“互联网+”金奖、“挑战杯”特等奖等百余项竞赛奖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优秀学生代表

张宸,2023届毕业生,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始终位于年级前列,曾任机械1901班班长、机械院学生会主席,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校级三好学生标兵等十余项荣誉,并推免至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他积极开展学科竞赛,获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等;担任“光场偏振成像芯片”的项目负责人,获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初赛一等奖、湖南省“互联网+”竞赛二等奖;开展“仿生墨鱼潜水器”相关课题研究,被评选为湖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对象,相关成果获湖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并已申请1项实用新型专利。他还开展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裂纹尖端定位研究,以第一作者于力学领域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发表SCI论文,以第一学生作者于《力学与实践》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

来源:机械院 教务处

责任编辑:文亦佳

学院巡礼 | 机械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机械类领军人才
作者: 湖南大学 发布时间: 2025-10-11 浏览量: 168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前身为1908年兴办的机械科,是湖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学院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智能制造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25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81人,副教授80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稳定。教师团队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国家级四青人才28人次,获批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获评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效

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机械类领军人才为使命,扎实推进学科内涵建设。

推动“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学院建立了教学质量跟踪考核制度,制订了《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明确教学年度考核指标,在每一教学年度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改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把年度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晋升、绩效考核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按照《湖南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和《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细则(2022年修订)》,通过学生评教、教学资源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环节,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并通过校院两级联合的评教机制,进一步监控教学质量体系的实施。

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未来能源与动力创新实验班

为应对能源体系变革,2021年学院启动未来能源与动力创新实验班建设,引进杰出校友彭立新教授,组建由院士、企业家组成的实验班指导委员会,指导实验班培养方案的制定。2023年9月,实验班正式招生。实验班全学程实施“课程+项目”教学模式,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为基础,以贯通式工程项目为载体,以系列新教材为支撑,以深度产教融合为动力,致力于项目引领教学实践,让学生主动学习、自由探索、因“好奇、探究、创新”而学习,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创新能力、均衡基础知识和专业特长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

学院下设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注重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和要求,近五年参与建设《爆炸冲击下特种车辆防护与乘员损伤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汽车理论》《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5门国家一流课程和十余门省级一流课程,出版6本国家级教材,获“互联网+”金奖、“挑战杯”特等奖等百余项竞赛奖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优秀学生代表

张宸,2023届毕业生,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始终位于年级前列,曾任机械1901班班长、机械院学生会主席,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校级三好学生标兵等十余项荣誉,并推免至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他积极开展学科竞赛,获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等;担任“光场偏振成像芯片”的项目负责人,获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初赛一等奖、湖南省“互联网+”竞赛二等奖;开展“仿生墨鱼潜水器”相关课题研究,被评选为湖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对象,相关成果获湖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并已申请1项实用新型专利。他还开展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裂纹尖端定位研究,以第一作者于力学领域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发表SCI论文,以第一学生作者于《力学与实践》期刊发表论文1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

来源:机械院 教务处

责任编辑:文亦佳